500余位学者共庆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在南京农业大学举行

  • 2023-10-26
  •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吴楠)10月21-22日,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在南京农业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从事民俗学、民间文学、非遗学、文化遗产等领域的50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金陵,以学术研讨的形式共同纪念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

中国民俗学会香文化专业委员会孙亮荣誉主任、谢福有主任全程参与了年会,并做专委会工作报告。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现场(本网记者吴楠/摄)

民俗学研究队伍逐渐发展壮大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于1983年,到今年已经走过了整整40年的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叶涛介绍,40年来,中国民俗学会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遵守国家关于社团管理的各项纪律法规,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与具有百年发展历程的中国民俗学学科一起,服务于伟大祖国的文化建设事业和社会公共事务,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40年来,中国民俗学会的几代学人为民俗学学科的发展和学会的建设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叶涛说,前辈学者以钟敬文先生为代表,为学会的创建和发展精心策划、身先士卒;以刘魁立先生为代表的老一代学者积极拓展民俗学的学术空间,提高学会的社会影响力;以朝戈金先生为首的中生代学者将中国民俗学融入到国际民俗学发展的学术大潮中,在国家和国际相关事务中发出中国民俗学者的声音。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代民俗学人视野开阔,专业知识完备,已经成为学科的有生力量,是中国民俗学发展的希望所在。如今,学会会员队伍不断壮大,学会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学会组织的学术活动得到了广大会员的积极响应,中国民俗学会已经成为全国同类学会中的佼佼者。

“今天在广场上看到这么多人合影,看到中国民俗学会有这样的规模,我和朝戈金先生都非常感慨,涓涓细流已经变成了汪洋大海。”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魁立说,这次大会既是对学会40年历史的总结,也是对学会未来发展的瞻望。

叶涛提出,回顾历史,前辈学者为学科和学会所付出的辛勤努力,将成为激励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动力;瞻望未来,党和国家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第二个结合”重要论述的提出,为民俗学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他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创造中国民俗学发展更加辉煌的新的时代。

让理论研究与传统民俗文化“接得上”

“一直以来,中国民俗学会都是我国民俗学理论与实践创新的一面旗帜,享有很高的盛誉。”南京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王春春在欢迎辞表示,民俗学专家齐聚南农共话民俗学学科建设、推动民俗学理论创新,是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贯彻落实,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动探索,是推进民俗学学科高水平建设、扩大民俗学学术影响的实际举措。他希望与会专家在民俗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智库作用发挥等方面深化交流合作,为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现场(本网记者吴楠/摄)

民俗学一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力量。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江苏省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麻建国在讲话中提出,民俗学研究的不仅仅是各地区的风土人情、习俗传统,更是中国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髓,既观照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又使民俗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以四十载华章诠释了民俗学在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他希望民俗学人能够深入研究,共同探讨在现代化建设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将民俗学的理论成果融入到现实生活中,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民俗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苏是文化大省,民俗文化资源极其丰富,民俗研究起步早、特色鲜明,积累了一系列重要的民俗学研究成果,在江苏文化强省、社科强省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江苏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许益军在讲话中提出,希望与会学者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用好用活传统思想文化这座“宝库”,充分挖掘江苏地域民俗文化中具有普遍意义、时代价值的思想精华,让理论研究与传统民俗文化“接得上”、与社会文化需求“合得上”、在现实文化生活中“落得下”;进一步强化协同,从交叉学科中汲取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努力打造民俗学学术共同体,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民俗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在此基础上,一如既往地扎根田野,深入开展民俗学田野调查研究工作,用过硬成果赢得社会认可,彰显“士以弘道”的价值追求和“为人民做学问”的价值取向。

在主旨演讲环节,大会特邀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萧放、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魁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朝戈金、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叶涛先后作了题为“钟敬文人民文化观及其学术实践”“说非遗”“‘集体性’辨析”“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主题报告。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现场(本网记者吴楠/摄)

与会学者分9个分会场54个主题研讨小组,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振兴,乡土文化与乡村振兴,神话主义视域下神话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当代口头传统的传承与变迁,故事诗学的学科语境与理论建设专场,中国人时间知识体系的透视,立足当下的都市文化与生活方式研究,地方传说的层累机制与地域表达,民间文学的学术史钩沉,非遗治理的经验与反思,非遗教育与饮食类非遗研究,媒介视阈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破圈”与“跨界”,新媒体语境下民间文学的传承与新生,传统手工艺的当代性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会议由中国民俗学会主办,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博物院承办,江苏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州民俗学会、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协办。10月20日下午,中国民俗学会还举行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座谈会和《刘魁立文集》(八卷本)新书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刘魁立文集》收录了刘魁立先生自1957年至今70年来的学术论著,总字数300多万字,主要是关于民俗学理论、民族文学研究、神话史诗研究、民间故事研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等领域的代表成果。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